欢迎您访问乡宁县政协网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欢迎您访问乡宁县政协网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构建幸福和美家园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虽小,其服务内容与水平关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社区治理被提及的次数持续上升,成为高频内容,这足以彰显社区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
近年来,我县坚持党建引领,以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优化资源配置、组织体系、队伍建设和服务品质,社区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成效显著。但对比先进地区、现代化发展要求和居民群众期盼,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比如:小区党群服务站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工作落实还不够有力;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当家”意识还不是很强;自建房区域与小区居民在基础设施和党群服务上的差距凸显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群众的幸福指数。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坚持党群组织“安家”,打造全面覆盖、到边到底的社区党群共同体。
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健全完善社区、小区(网格)、微网格(楼栋)、党员中心户的四位一体组织架构,在小区物业、社区商业、社会组织等分类建立党组织,形成“协作配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通过建立青年学习社、红旗宣讲团、爱老敬老服务队等志愿团体,组织开展成长教育、文体活动、政策宣传、敬老助残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搭建“奉献在社区”等平台,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团结互助精神。三是充分发挥党建阵地的功能作用。持续丰富完善“小区驿站”“宅上党小组”等阵地的服务项目,将政务服务、用电用气、医疗卫生等民生资源进一步下沉,打造“15分钟服务圈”。
2,坚持多元主体“管家”,打造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一是深化“大支部”和“红色物业”建设。吸纳驻区单位、物业公司党员负责人、“三官一律”(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党员和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扩大基层治理参与主体范围,延伸基层治理半径、缩短为民服务距离,同时推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良性互动,构建社区党组织把方向、业委会抓重点、物业企业管服务、议事协商解难题的物业管理新格局。二是深化“权责清单”工作法。政府部门制定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监督市场秩序;社区居委会协调物业与居民关系、监督日常服务;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权益,参与物业合同签订与监督;物业公司负责具体物业服务;召开季度沟通协调会,共同解决物业纠纷、服务投诉等问题。三是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制定社区居民需求、驻区单位资源、服务行动项目“三张清单”,推动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领单”的工作模式,并建立线上服务评价系统,居民从服务态度、专业能力、解决问题效果等维度打分评价,作为考核评优依据。
3,坚持居民群众“当家”,打造全龄兼顾、代际共融的社区幸福共同体。
一是共享“功能友好”。围绕全龄段社区居民需求,由政府规划部门牵头,联合住建、民政等部门开展社区调研,根据人口规模、地域特色和居民需求,制定未来5 - 10年的党群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尤其注重自建房区域的规划与建设,明确新建社区按每100户不低于30平方米标准配置服务用房,老旧社区通过改造、租赁等逐步达标,建立社会资本参与奖励机制,给予捐赠或合作建设的企业、社会组织税收优惠、奖励表彰等。二是共享“设施友好”。综合考虑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差异,建立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专项服务设施为补充、服务网点为配套的服务设施网络,实现交往互动的全龄融合,整合现有掌上网格、智慧党建等多平台,构建统一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让“数字化”“智慧化”融入居民的生活、安保、政务服务等方方面面。三是共享“人文友好”。大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培育家庭文明新风尚,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特色文化活动,让居民人人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让县城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社区治理,人人有责;美好生活,人人共享。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乡宁的社区将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