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乡宁县政协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16日
欢迎您访问乡宁县政协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16日
探索乡村组团发展,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各地积极探索乡村组团发展这一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单村发展的局限,将相邻乡村的资源、产业和人力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这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
我们可以看到,在全国许多地方,乡村组团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山西晋中后沟古村组团,后沟村凭借深厚的明清古村落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周边村庄则依据自身特色开展特色果蔬采摘、打造民俗体验民宿,各村分工明确且相互协作,共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还有浙江湖州市吴兴高新区的“滨湖六村”,面对太湖10年退捕期,通过组团发展,制定专项规划,贯通绿道,各村依据自身特色发展业态,共同打造太湖溇港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实现了产业联动共赢。这些成功案例充分彰显了乡村组团发展模式的显著优势。在产业协同方面,不同村庄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构建起互补互促的产业格局,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与差异化发展。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极大地提升了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对于乡宁县而言,乡村组团发展的力度还不足,未能形成全面组团发展的态势,联农带农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将增值收益留在农村、惠及农民。为形成组团发展的优势互补,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顶层规划设计。
一是制定科学规划。由县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联合专业规划设计院和文旅等领域专家,深入调研乡村组团内各村实际情况。全面勘察自然资源、文化遗产和产业基础,结合市场对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等的需求,制定5-10年的组团发展规划。明确各村功能定位,打造差异化发展模式,例如有的村主打农耕文化体验,有的发展生态养殖。规划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确保规划贴合实际、切实可行。二是加强规划协调。建立由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文旅、交通等多部门组成的乡村组团发展规划协调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土地利用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冲突等问题,组织各部门实地勘察,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生态保护要求,重新调整规划,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同时,推动“多规合一”,将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生态保护等规划融合,为乡村组团发展提供坚实规划保障。
2,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推动产业差异化定位。依据各村资源优势引导产业定位,如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村庄,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文化主题民宿;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的村庄,发展特色种植与深加工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对定位清晰、发展良好的村庄给予一定额度的产业扶持资金,促进各村形成互补互促的产业格局。二是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项目。鼓励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如举办农耕文化节,开展传统农耕技艺表演、农事体验、乡村美食展销等活动。同时,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将当地民间传说、传统手工艺融入农产品包装与旅游纪念品开发中,提升产业附加值,力争使产业融合项目年收益显著增长。
3,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提高农民参与度。政府出资联合企业、职业院校,为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如针对乡村旅游发展,开设民宿经营、导游讲解等课程。同时,设立农民创业扶持基金,对参与产业项目创业的农民给予无息贷款。鼓励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入股产业项目,年底参与分红,使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力争大幅提高农民参与产业项目的比例。二是优化收益分配机制。制定收益分配指导方案,明确村集体、企业和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权益和收益分配比例。成立由村集体代表、村民代表和第三方监管机构组成的监督小组,对村集体与企业合作项目进行全程监管,确保收益分配公平合理。建立组团内各村之间的收益调节机制,从发展较好的村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帮扶偏远村发展产业,促进各村均衡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乡村组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交通条件,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加强农村电网改造,确保电力供应稳定。推进通信网络提升,有条件的村庄实现5G 网络覆盖,为乡村组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如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组团内学校定期开展教师交流、送教下乡等活动,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由县级医院选派医疗专家到乡村卫生所坐诊。建设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设施,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组团整体发展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乡村组团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乡村组团更好发展,为我县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