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尉佳丽
近几年,乡宁县城建设日新月异,“东西一条川,南北无二里”成为历史,鄂河两岸高楼立,从东到西十几里,服务功能越来越全,集聚人口越来越多,古鄂新邑“新”在奋进的新时代,“新”在市民的心坎里。但城市建设与管理永无止境,永不言好,需要与时俱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提出三点建议。
一、全面谋划推进古城的建设、管理与经营。古城改造倾注了乡宁人民太多的情感,正在加速推进。在古城沿街规划建设特色小吃、本地特产为主要内容的步行街,让古鄂文化注入烟火气,带来经济社会效益。在古城内规划建设较高档次的酒店、民宿、茶室等,让游客游在古城,住在古城,感受“山乡宁静、康养福地”的魅力。一是要兼顾面子与里子,以古城为依托,建设鄂邑文化公园,集中展示乡宁文化,穿好崭新合身的“旧外套”,建设古朴时尚的新内涵,让游客既有穿越感,又有时代感,舍得为古城消费买单,甘愿为古鄂文化宣传。二是要兼顾“灰色”与“绿色”。谋划实施古城及其周边的绿化工作,重点考虑整体山体景观,建设生态环保绿色山城,让古城的“灰”与生态的“绿”相映成辉。三是要兼顾古城与全域,建议在古城建设旅游集散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各种旅游服务设施,整合县域及其周边旅游资源,让古城成为“网红地”、“打卡地”,成为全域旅游的“发动机”、“风向标”。四是要兼顾当下与发展,提前谋划古城经营方式,可以外聘优秀团队传帮带,也可以建立专门机构经营管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尤其是让他们及早介入古城建设,汲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完善配套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二、多措并举解决县城停车难问题。从北上广到市县乡,停车难都是一个常说常新的大难题,需要因时因地不断化解。据统计,高峰期迎旭大街连心桥卡口,车流量达1.8万辆左右,文笔路卡口高峰期达1.6万辆左右。全县仅小型车保有量3.6万余辆,目前城区划分公共车位只有1528个。近年来,高层建筑多是低层商用,高层住人,由于门前停车难,许多商户生意难做,叫苦不迭。因此提供更多的停车位是我们破解问题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加快实施智慧停车项目,增加车位,缓解压力;另一方面对部分区域实施收费管理,倒逼有车位的车辆进入地下车库,提高入库率。同时建议统筹采取在主街道以及学校、医院、办公、商业等车流量大的区域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实行老旧小区停车入位、新建小区商品住宅户强制购买车位、新建公共建筑强制配备地下停车场、城市主干道合理划定停车位、拥挤路段建设生态停车场等措施,疏导分流车辆。
三、加大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力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从发展的角度看,县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将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加强。从城镇化率数据看,截止2022年,全国64.7%,山西62.53%,临汾54.57%,而我县仅为40.99%。从县城情况看,常住人口7.4万人,进城务工2万余人,总数在9.5万人左右,不足全县人口的一半。以十年内我县的城镇化率达到现在全省平均水平计算,到2032年县城人口达到13万人左右,增加3.5万人左右,按人均居住15平方计算,需增加52万平方,按经济适用房80平米到100平米刚需房标准计算,需增加3000套以上。从现实需求看,从学前教育开始就向县城集中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一个孩子进城就学就可能带动一个家庭进城居住,加之近两年古城改造、北环路建设等工程的拆迁涉及到1172户,其中不包含远比这个数字还大的租房户,这些情况都加剧了县城房价飙升、租房困难。建议政府主动参与调控房地产市场,建设不同档次的住房,满足不同人群住房需求,实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加力推进租购并举。尽快制定县城实用性住房规划,大力度兴建针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公共租赁住房和针对新市民新青年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数量,吸纳人口,聚合要素,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关注度高,众口难调,但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古鄂新邑就一定能够“新”出新意,新出鄂邑人民的美好生活!